简介:基数效用给出了不同选项的效用值。序数效用只是根据偏好排序。
基数效用指的是经济福利可以直接观察到,并给出一个值。
例如,人们可以表达消费对某些商品的效用。例如,如果一辆日产汽车提供5000辆公用设施,一辆宝马汽车将提供8000辆。这对于福利经济学来说是很重要的,因为福利经济学试图对消费进行估价。例如,当边际成本=边际效用时,就会出现配置效率。
衡量商品效用价值的一种方法是看他们愿意为一件商品支付多少价格。
如果我们愿意支付5000英镑购买一辆二手日产汽车,我们可以推断我们必须得到5000 utils。换句话说,基数效用的价值与我们愿意支付的价格有关。
基数效用的概念对理性选择理论很重要。消费者做出最佳选择以最大化其效用的理念。
显示基数效用的需求曲线
基本效用是功利主义和新古典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杰里米·边沁(Jeremy Bentham)说效用是快乐最大化,痛苦最小化。
威廉·斯坦利·杰文斯(William Stanley Jevons)、Léon瓦尔拉斯(Léon Walras)和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都提出了通常与市场价格挂钩的效用概念。然而,要证明效用的精确测量是难以实现的。
序数效用
在序数效用中,消费者只根据偏好对选择进行排序,但我们不给出效用的确切数字。
例如,比起尼桑车,我们更喜欢宝马车,但我们不会说多少。
有人认为,这在现实世界中更为相关。在决定去哪里吃午饭时,我们可能会决定我更喜欢意大利餐馆而不是中国餐馆。我们不计算效用的确切水平。
奥地利经济学家卡尔·门格尔(Carl Menger)提出了基于排序偏好的效用概念。
1906年Vilfredo Pareto在1906年专注于无差异曲线地图。该报告对成捆的商品给予了优惠,但没有试图说明具体是多少。
约翰·希克斯(John Hicks)和罗伊·艾伦(Roy Allen)在1934年首次发表了一篇论文,其中提到了序数效用。
行为经济学与效用
最近效用理论的发展趋向于淡化基数效用的作用。消费者对效用作出准确评估的能力尚不清楚。
此外,启发式的理念是,消费者没有能力做出完全理性的选择,而是做出粗略的拇指规则和快速的判断。
相关的
谢谢,这对我理解实用很有帮助。
你能解释一下这些图表的意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