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是指包括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韩国和印度尼西亚在内的几个亚洲经济体所经历的宏观经济冲击。通常情况下,随着经济中的结构性失衡变得更加明显,投资者信心从过度乐观转向具有传染性的悲观情绪,这些国家经历了快速贬值和资本外流。

97-99年的危机是在几年的经济快速增长、资本流入和债务积累之后发生的,这导致了经济的不平衡。在危机爆发前的几年里,政府借款增加,企业为了“快速增长”而过度举债。当市场情绪发生变化时,外国投资者寻求减持这些亚洲经济体的股份,导致了破坏稳定的资本外流,导致货币迅速贬值,进一步丧失信心。

1997 - 98年亚洲货币

由于金融不稳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被要求进行干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实施了400亿美元的金融救助,并发起了经济改革,以解决经济失衡问题。

与拉丁美洲的债务危机不同,东亚的债务危机源于私营部门的不当借贷。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经济的蓬勃发展,民间企业和企业纷纷为投机性投资项目提供资金。然而,由于公司过度扩张,在他们努力支付货款时,一系列因素导致了汇率的贬值。

亚洲金融危机的长期原因

  • 外债占gdp的比率从100%上升到167%在1993-96年的四个东盟经济体中。外国公司正在吸引来自发达国家的资本流入。西方的投资者寻求更好的回报率,而“亚洲经济奇迹”似乎提供了比低增长的西方经济体更高的回报率。
  • 经常账户赤字.泰国、印度尼西亚和韩国等国拥有巨额经常账户赤字;这意味着他们进口的商品和服务比出口的要多——这是经济增长和消费速度非常快的反映。经常账户赤字由(资本账户)热钱流动提供资金。由于东方的高利率,热钱流动不断累积。
  • 固定或半固定汇率.这使得货币容易受到投机行为的影响。同时,利率也被用来维持货币的价值。导致东南亚地区利率相对较高,导致热钱流入。
  • 金融自由化鼓励了更多贷款,助长了资产泡沫。但是,银行和企业的监管框架和结构意味着,贷款往往没有对盈利能力和回报率进行充分审查。
  • 道德风险.出于对经济快速增长的强烈政治渴望,政府常常为私营部门的项目提供隐性担保。大公司、银行和政府之间的密切关系放大了这一点。这种密切关系鼓励私营企业减少对项目成本的重视,并假设扩张计划将得到政府的支持
  • 过度繁荣.蓬勃发展的经济和蓬勃发展的房地产市场鼓励企业扩大借贷。它还鼓励国际投资者将资本转移到这些快速增长的经济体。有一个因素非理性繁荣–认为亚洲经济体正在经历一个高回报的经济奇迹。

引起危机的原因

  • 美国加息.上世纪90年代末,美国开始提高利率,以减轻美国的通胀压力。美国利率的上升降低了东方作为热钱流动目的地的吸引力。随着流入东方的热钱放缓,亚洲货币开始贬值,各国政府努力将汇率维持在对美元的固定水平。
  • 危机蔓延.1997年7月2日,由于投机性攻击,泰国被迫浮动其货币泰铢。这导致货币迅速贬值,导致整个亚洲经济体丧失信心。很快,其他国家也被迫贬值,因为投资者希望撤出亚洲货币。投资者意识到,之前的乐观情绪开始显得不合时宜。
  • 债务违约. 在危机爆发前,政府和私营企业都建立了较高的外债比率。然而,贬值导致债务偿还变得更加昂贵,因此公司和国家开始拖欠债务。
  • 在这个阶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进行了干预,试图稳定危机。然而,他们的干预被证明是非常有争议的,许多人认为他们的干预使事情变得更糟。印尼和菲律宾的加息并未阻止本币贬值,这表明投资者不相信这种高利率是可持续的。
  • IMF坚持财政紧缩——降低支出、提高税收和私有化。这种紧缩的财政政策加剧了经济低迷,使经济陷入衰退。破产增加,资本外逃。
  •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和萨克斯(Sachs)等经济学家强调了市场情绪在加剧问题严重性方面的重要性。最初的问题是可控的,但由于信心蒸发,投资者纷纷逃离——就像经典的银行挤兑,导致不可阻挡的下行势头。

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

亚洲-危机- 1997名义gdp

严重的经济衰退.在信心丧失和债务偿还增加的打击下,企业削减投资,导致增长放缓。由于进口商品和进口原材料价格上涨,大幅贬值也打击了消费者支出。这导致了韩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泰国等国的经济衰退。以美元计算,印度尼西亚在1997年6月至1998年7月期间经历了84%的灾难性下降。

通货膨胀-货币贬值导致进口价格上涨。

全球影响.亚洲危机打击了投资者对美国的信心,尽管较低的利率帮助稳定了美国经济。中国基本上没有受到危机的影响,因为中国吸引了实物资本投资,不依赖外国资本流动。这场危机对日本经济产生了负面影响,他们在10年的低增长中苦苦挣扎。

复苏

在很大程度上,亚洲经济已经从危机中复苏。特别是韩国、马来西亚、香港等地的经济增长势头强劲。

相关的

添加到购物车的项目。
0项-£0.00